1月22日,市政協五屆四次會議在人民大廈禮堂舉行第二次大會。來自全市各界別的16位政協委員,緊扣政府工作報告,圍繞全市改革發展大局,結合工作實際,建言重慶高質量發展。
本次會議應到委員845名,實到725名,符合規定人數。
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鳴,市政府副市長陸克華,市政府秘書長歐順清到會聽取委員發言。
大會執行主席王炯、宋愛榮、吳剛、譚家玲、張玲、周克勤、屈謙、徐代銀、王新強、秦敏在主席臺就座。大會由王新強主持。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委員們緊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建真言、獻良策。
如何更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張亞興委員代表民盟界別發言建議,通過三步走五轉化,補齊重慶科技創新短板,以創新的主動贏得重慶發展的主動。裴小紅委員代表科學技術界別建議,加快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轉化,引育高端人才創新團隊,高標準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
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方面,喬宏委員代表民革界別提出,重慶和成都均屬于重要的全國性物流節點,但目前還存在節點布局和國際通道不完善,貨運結構不夠合理等不足,建議重新規劃物流發展體系,構建一體化物流運行體系,實現物流信息互聯共享,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物流一體化發展。張睿委員代表民建界別提出,圍繞成渝中部地區協同發展,應打造一批合作發展示范平臺,建立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完善合作保障機制,充分發揮主城都市區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主引擎作用。
在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培育內陸開放新優勢方面,劉一委員代表工商聯界別建議,加快推動我市《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方案》落地見效,通過進一步優化涉企服務,強化金融支持,引導創新提質,全面促進我市外向型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潘為民委員代表致公黨界別建議搶抓融入新發展格局機遇,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付嘉康委員代表對外友好界別建議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力度,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向益平委員代表特邀界別發言建議,要健全完善防返貧動態監測預警機制,激發脫貧摘帽地區及群眾內生動力,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但彥錚委員代表農工黨界別發言提出,應完善專門性醫療救助法律體系和全市統一的救助政策體系,確保救助公平。吳秋鴻委員代表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別發言建議,要高度關注我市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問題,積極發展商業保險,為新業態從業人員構建多層次的社保體系。林丹委員代表臺盟界別建議加強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羅凌飛委員代表九三學社界別發言建議,從頂層設計、服務供給、城市創建等方面著手,大力推進我市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
在推動文化繁榮和生態建設方面,王雁玲委員代表社會科學界別建議,盤活文化數據資源,加快我市文化數據向資產轉化步伐。莫裕全委員代表民進界別建議,盤活用好巴縣檔案,守護重慶歷史文脈。楊世興委員代表無黨派人士界別呼吁,必須堅持能源供需聯動一盤棋的系統觀念,實現重慶綠色低碳發展。張興慶委員代表總工會界別建議,打破行政區劃限制,統籌規劃建設“一區兩群”跨區域垃圾分類處理應急保障機制。
文|重報集團全媒體記者 戴娟 周尤